阆中地名之“龙”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十二生肖的“龙”文化源远流长,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符号。“龙”文化历经千年的演变,从山川大地、湖泊水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艺术,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在阆中这座“千年古城”中,也极富有“龙”的色彩。全市含“龙”字的各类地名共有252个,占全市地名的3.3%,主要为山体、乡镇、村社、街巷、桥梁等。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
阆中市有哪些带“龙”的地名
盘龙山公园
盘龙山自苍溪蜿蜒而来,夭矫如蟠龙,故名盘龙山。其位于阆中古城北面、嘉陵江中游,距市中心1.5公里,占地共1440余公顷。
相传唐贞观十六年(公元633年),唐太宗召见火山令袁天罡和太史令李淳风商讨斩断龙脉对策。袁天罡自长安一路测步到利州(广元),发现阆州地带瑞气环绕,祥云升腾。后到阆中,站在锦屏山一观,只见对面小蟠龙山不停地晃动“龙头”,大蟠龙山如巨大的龙躯盘屈蜷缩,不停地蠕动挣扎,将伸展身躯凌空腾飞。山顶上空彩光绚丽,瑞气生辉,于是他选择在张家垭(龙颈处)开山凿石,截断龙颈。现在的张家垭被齐崭崭截断20米长、5米深一个凹面。
二龙镇
“二龙”,因明末清初,场在一中,垭口有两个山头对峙,酷似两个龙头,每个龙头左右各有一口古井,像是龙眼,两边参天大树恰似龙角,山脉蜿蜒起伏,好似龙身,人们便把该场命名为“二龙场”,镇名也由此而来。
二龙镇位于阆中市东北部,距市区28公里,国道347线横贯全境。幅员面积95.2平方公里,人口3.1万余人。唐武德元年(618年),为思恭县县治,属隆州;1992年,由二龙乡改为二龙镇。2019年与解元乡合并,现辖1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二龙镇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龙泉镇
龙泉镇,地处阆中市东北部龙山山脉脚下,此山脉连绵不绝,形似卧龙,又因山中有暗洞,洞口敞亮,深不见底,但闻泉水潺潺,尝之甘甜可口,故名龙泉镇。
龙泉距阆中城区70公里,幅员面积45平方公里,宋元丰三年(1080)王存《元丰九域志·卷八·阆州·奉国县》载:“乡二。重锦、龙泉、龙山、歧平四镇”,迄今已有940余年。1992年撤区并乡时,撤销花冠乡、构溪乡(后析出)合并组建龙泉镇;2005年,省构溪乡入龙泉镇,现辖6个行政村、2个社区。
龙泉境内文化资源丰富,有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禁早婚摩崖石刻;红军石刻命令、苏维埃旧址(远景村廖家大院、香炉山李家大院)等。
双龙场社区
双龙场社区,因治地双龙场两端各有一条小溪,从东西两侧汇入嘉陵江,状若“双龙入水”而得名。
双龙场位于原双龙镇,最早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置双龙乡。2019年,撤销双龙镇并入七里街道管辖。占地面积9.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4228人,户数1576户。
五龙村
“龙头桥,龙尾堰,五龙纷争一旱莲,瑞莲照五龙,五龙镇三滩,待到金莲绽放时,五龙游天渊。”五龙村,地处两坝、三山、四弯、五梁丘陵地带,因此地五条山脉相连,蜿蜒曲折,形成五龙争锋汇聚之势,因此得名。
五龙村位于阆中市西南部,距古城22公里,面积5.3平方公里,有3个村民小组,420户1498人。
近年来五龙村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荣获国家乡村旅游3A景区(五龙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四川省省级旅游示范村等省市荣誉。
石龙大道
石龙大道得名于石龙场,因其场建在一形如龙状的石梁上而得名,又传得名于唐贞观所建的石城寺,在形如龙状的石梁上。
石龙大道位于河溪街道石龙社区,此地原为石龙镇,后于2019年撤销,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河溪街道管辖。
阆中市与龙有关的地名还有很多
这些地名生动地体现了
龙与阆中人的密切关系
它们背后也充满着动人的故事
让现代人可以从这些名字里记住阆中的历史
记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17-6306801 建议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8.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3810017 ICP备案:蜀ICP备05005173号-1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46号
互联网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电话:0817-6306631 举报邮箱:lzszfb63068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