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阆中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解读
一、规划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明确提出到2025年推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
“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化东西部协作、阆苍南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乡村振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一干多支”等一系列国、省重大战略机遇叠加为我市卫生健康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上升到新的高度。同时,我市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新冠肺炎等新发传染病对公共卫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严峻。编制和实施《阆中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事关我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于推进阆中向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化标杆城市、国际化旅游城市、现代化气派城市阔步迈进,高质量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
二、编制的依据
《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川办发〔2021〕65号)《南充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南府办发〔2021〕35号)《阆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5日阆中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批准)《“健康阆中2030”规划纲要》(阆委发〔2021〕15号)。
三、编制程序
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对规划进行指导和评审。全面完成全市“十三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评估工作,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了客观分析,总结成绩,剖析问题。根据《四川省“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南充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内容,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未来卫生健康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坚持开门编制规划的理念,通过实地调研、函询、座谈研讨、政府门户网站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使《规划》更具科学性。
四、框架及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九章:规划背景、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全方位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全生命周期保障重点人群健康、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新时代中医药强市建设、推动健康服务产业蓬勃发展、保障措施。
第一章规划背景,主要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市卫生健康发展成就,分析未来五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是总体要求,明确“十四五”时期我市卫生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主要目标包括2035年远景目标和2025年具体目标。
第三章主要是谋划“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建立健全卫生健康党建体系、深入推进卫生健康法治体系、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构建强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新时期健康服务业体系、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信息体系、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章是全方位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包括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强化慢性病和精神卫生防治、加强食品安全和营养管理。
第五章是全生命周期保障重点人群健康,包括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和妇幼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儿童和青少年健康、加强职业卫生与健康保护、丰富老年健康服务供给、维护残疾人健康。
第六章是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包括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优化医疗服务模式。
第七章是加强新时代中医药强市建设,包括强化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强中医药队伍和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第八章是推动健康服务产业蓬勃发展,主要有推动社会办医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健康服务新业态。
第九章保障措施,主要对促进规划落实落地进行安排部署。
五、规划主要任务
优化全市医疗资源布局,加快构建“6+6”医疗服务体系。有序推进老观、柏垭、水观、千佛、洪山、思依等6个农村区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建设以人民医院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中心、以中医医院为核心的中医康养中心、以精卫中心为依托的身心健康中心、以妇幼保健院为基础的妇女儿童医院和月子中心,以疾控中心为保障的公共卫生指导中心,以大急救指挥调度为平台的区域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有序推进老观、水观、柏垭等农村区域急救分中心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主办:阆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电话:0817-6306801 建议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8.0 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政府网站标识码:5113810017
ICP备案:蜀ICP备05005173号
川公网安备 51138102000046号
互联网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电话:0817-6306631 举报邮箱:lzszfb6306801@163.com